0755-26719470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“十五五”:地下管网建设的黄金机遇与万亿市场
地下管网作为城市供水、排水、燃气输送的核心载体,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 “隐形生命线”。2025 年 10 月,国家明确 “十五五” 期间将投入超 5 万亿元,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 70 万公里,标志着这一领域正式进入战略爆发期。


战略升级:从补短板到城市安全基石
(一)政策定位的根本性转变
过去地下管网建设以 “局部补短板” 为主,如今已升级为 “城市生命线工程”,成为保障城市安全、改善民生、融合新基建的核心抓手。这一转变源于对城市内涝、燃气安全等民生痛点的回应,也是对 “重地面、轻地下” 发展模式的纠偏。
(二)核心目标与重点场景
规划明确两大核心方向:一是优先改造人口密集、隐患集中的中心城区,解决 “用水难、排水堵、燃气险” 问题;二是聚焦老旧小区、产业园区等民生领域,实现管网建设与民生需求深度契合。


发展跨越: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变革
(一)过往建设的短板反思
2000-2015 年管网建设以 “增量扩张” 为主,但存在 “重建设轻维护” 问题,如供水管网漏损率超 15%、近 30% 燃气管网超期服役,内涝频发成为部分城市常态。
(二)“十五五” 的三大突破性转变
投资强度倍增:单位公里成本较此前大幅提升,资金向技术升级与质量保障倾斜;
重心转向存量:老旧管网改造占比超 60%,重点攻克运行超 30 年的 “高危管线”;
全面智慧化:物联网、AI 技术深度嵌入,推动传统运维向 “数据预警、智能诊断” 转型。


投资版图:四大领域撑起万亿市场
领域
投资占比 / 规模
核心任务
供水管网
32%
迭代抗腐管材、将漏损率控制在 10% 内
排水管网
28%
提升防洪标准、改造合流制管网
燃气管网
29.4%
淘汰老旧管材、加装智能监测设备
综合管廊
3000 亿元
采用预制工艺、以 PPP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


产业链机遇:四大环节分食红利
管材制造:需求超 1.5 万亿元,球墨铸铁管、PE 管等领域龙头(如新兴铸管、伟星新材)直接受益;
工程施工:“国家队”(中国中铁、隧道股份)承接大体量项目,地方国企(上海建工)深耕区域市场;
规划设计:具备甲级资质与数字化能力的企业(深水规院)率先获取订单;
智慧运维:智能监测平台、传感器企业(数字政通、新天科技)成高成长赛道。


风险防控:四大风险需警惕
政策执行风险: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,可能导致项目资金到位率不均衡,影响工程进度;
原材料价格风险:球墨铸铁管原材料占成本60%以上,HDPE树脂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大,原材料涨价可能挤压企业利润;
竞争加剧风险:中低端管材领域同质化竞争激烈,可能引发价格战,影响行业整体盈利水平;
应收账款风险:管网项目周期长,回款速度较慢,需关注企业现金流状况,避免因应收账款过高导致的经营风险。


5 万亿元地下管网投资,不仅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,更是城市从 “表面繁华” 向 “内在韧性” 转型的关键。未来五年,随着智慧管网的落地,城市安全与民生保障将迎来质的提升,为产业链企业与投资者带来长期确定性机遇。